黄金与白银:避险光环下的涨跌逻辑
2025年5月末,国际金价在3300美元/盎司附近反复震荡,国内金饰价格单日跌幅一度超过10元/克,而白银则维持在33美元/盎司的年内高位。这种波动背后,是贵金属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复杂的博弈——既有地缘政治和通胀预期的支撑,又面临美元走势与政策调整的压制。
一、黄金:避险需求与政策博弈的“跷跷板”
最近一周的行情堪称戏剧性:5月27日现货黄金单日下跌1.26%,28日国内金店紧急调价,老庙黄金报价跌破千元;但30日又因美国关税政策反转强势反弹,盘中触及3309美元。这种“过山车”走势,恰恰揭示了黄金定价的核心矛盾。
从长期看,全球央行持续购金(2024年需求总量达4974吨创纪录)、地缘冲突频发、“去美元化”趋势,构成了黄金的“三重支撑”。中信建投分析师指出,美国政府债务高企与逆全球化带来的通胀风险,可能推动金价突破3500美元关口。但短期来看,美联储政策仍是最大变量——若6月通胀数据超预期,降息预期推迟可能引发金价回调至3200美元以下。
二、白银:工业属性带来的超额弹性
相比黄金的货币属性,白银的工业应用(占需求总量50%以上)让其波动更为剧烈。当前33.16美元/盎司的价格,已较年初上涨18%,金银比从88降至75附近。这种强势既源于光伏银浆等绿色需求,也得益于投机资金的推动。
但风险同样明显:国内光伏市场降温导致白银溢价收窄,5月末内外价差已较6月峰值缩减40%。交易员建议,短线操作需紧盯原油价格和美元指数——当油价突破85美元/桶或美指跌破104时,白银可能迎来新一轮爆发。
三、2025年展望:牛市的“减速带”与“加油站”
多数机构对下半年持谨慎乐观态度。世界黄金协会预测,若金融环境恶化触发避险潮,金价可能测试2950美元目标位;但若美联储推迟降息,2540-2800美元区间将成为阶段性底部。白银则可能呈现“先扬后抑”走势,光伏装机旺季结束后,28-40美元的宽幅震荡将成为常态。
对普通投资者而言,当前价位更宜采用“金字塔加仓法”:金条投资以50克为起步单位,逢低分批建仓;白银则可关注T+D延期交易,但需严格设置5%的止损线。正如一位资深交易员所言:“贵金属市场永远不缺少机会,缺的是守住利润的耐心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