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黄金:避险属性与货币锚点的双重角色
黄金价格受多重因素影响:
影响因素 | 近期表现 | 对金价影响 |
---|---|---|
美元指数 | 99.40附近震荡 | 负相关(相关系数-0.87) |
美联储政策 | 年内或降息2次 | 预期升温则利多 |
地缘政治 | 关税政策反复 | 避险需求波动 |
实物需求 | 央行年购1100吨 | 长期支撑 |
值得注意的是,国内金价与国际金价存在换算差异。公式为:国内金价=国际金价(美元/盎司)×人民币汇率/31.1035。当前国际金价3295美元/盎司,按汇率6.33换算约为670元/克,与国内769元/克的差价主要来自进口成本。
二、白银:工业属性与补涨潜力的博弈
相比黄金,白银更具工业金属特性:
光伏产业:N型电池普及使单GW耗银量增至10吨
新能源汽车:单车用银量达35克,较燃油车增长71%
供需缺口:LBMA库存较2020年峰值缩水45%
当前金银比高达83:1,远超75的历史均值。参考1991年和2020年周期,极端分化后白银平均4个月内实现补涨。30.8美元/盎司的白银价格,仅相当于1980年实际购买力的17.5%,估值修复空间显著。
三、投资策略:理性看待短期波动
对于普通投资者,建议采取以下策略:
资产配置:将贵金属配置比例控制在家庭资产的5-15%
期限匹配:实物黄金适合长期保值,纸黄金便于短线操作
风险控制:设置止损点(如黄金3280美元关键支撑位)
正如施罗德投资分析师所言:"黄金从不会直线波动,每次显著下滑都可能孕育更强反弹。"在3220-3150美元区间,或许正酝酿着下半年最佳布局机会。而白银的工业需求增长与库存消耗,则为其提供了区别于黄金的独立行情逻辑。
贵金属市场犹如一面镜子,既反射全球经济冷暖,也照见人性贪婪与恐惧。理解其内在规律,方能在波动中把握机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