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价后市展望:震荡上行中的机遇与挑战
2025年上半年的黄金市场,如同一场跌宕起伏的戏剧。5月底,国际金价一度跌破3300美元/盎司,国内金饰价格单克跌至千元以下,引发市场热议。然而拉长时间轴,金价自2024年以来的累计涨幅仍超18%,且多家机构预测其长期仍将维持震荡上行趋势。这种看似矛盾的走势背后,隐藏着全球经济格局重塑下的贵金属投资逻辑。
短期波动:政策与情绪的角力场
近期金价的回调,与美联储货币政策预期密切相关。5月初,COMEX黄金期货从3509.9美元高点回落7.48%,国内周大生等品牌金价甚至出现858元/克的促销价。这一方面源于美国4月非农数据超预期,市场将全年降息预期下调至3次;另一方面,特朗普政府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政策被联邦法院部分叫停,短期避险情绪有所缓和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黄金ETF一季度全球需求仍同比增长1%,金条与金币需求更创历史次高,说明逢低买入的长期资金仍在进场。
长期支撑:三大核心逻辑未改
尽管短期波动加剧,黄金的长期牛市基础依然稳固:
1. 去美元化进程加速:据世界黄金协会数据,2024年全球央行黄金净购买量达1000吨,中国央行连续16个月增持。高盛分析称,这种"储备管理结构性转变"可能持续3-6年,为金价提供刚性支撑。
2. 地缘政治风险常态化:俄乌冲突、中东局势等事件虽阶段性缓和,但美国大选年政策不确定性(如特朗普拟推行的"对等关税")仍可能随时触发避险需求。中泰证券指出,黄金定价已从利率逻辑转向"本金风险"逻辑。
3. 通胀黏性超预期:美国4月核心PCE仍处4.2%高位,而美联储降息时点推迟至7月。历史数据显示,实际利率与金价的负相关性在滞胀环境下往往失效,这正是2025年金价突破3100美元的关键推手。
白银:被低估的贵金属黑马
相比黄金的聚光灯效应,白银正悄然积蓄能量。盛宝银行预测,2025年金银比可能从88降至75,意味着白银涨幅或超黄金。这一判断基于三重动力:工业需求(光伏、电子元件)复苏、库存处于历史低位,以及散户投资者通过白银T+D等杠杆工具加速入场。不过需警惕的是,白银波动率通常是黄金的1.5倍,更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。
投资策略:在震荡中寻找锚点
面对3250-3500美元的预期震荡区间,普通投资者可采取以下策略:
• 定投对冲波动:通过黄金ETF每月定额投资,平滑择时风险。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,中国黄金ETF2024年资金流入创纪录,这种"懒人理财"方式在当下尤为适用。
• 关注央行动向:美联储6月利率决议及中国央行购金节奏,将成为短期风向标。中信建投提醒,若鲍威尔释放"鹰派"信号,可能带来战术性回调机会。
• 多元配置:将贵金属投资比例控制在资产的15%-20%,与股票、债券形成互补。值得注意的是,山东黄金等A股贵金属板块年初至今涨幅已超18%,需警惕股价与金价的背离风险。
总体而言,2025年的贵金属市场将延续"进二退一"的节奏。正如德国贺利氏预测,金价可能在2450-2950美元间宽幅震荡,但每一次深度回调,或许都是长期布局的窗口。对于投资者而言,既要读懂K线图背后的宏观叙事,也要保持足够的耐心——毕竟,黄金的闪耀,从来都需要时间的淬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