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价破位背后的逻辑与贵金属市场展望
近期国际金价跌破3300美元/盎司关键支撑位,引发市场广泛关注。这一现象并非孤立事件,而是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。从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、地缘风险溢价回落到技术性抛压加剧,黄金市场正经历一场深度调整。
破位的四大推手
货币政策预期逆转是核心动因。5月以来,美联储释放鹰派信号,市场对6月降息的预期从70%骤降至不足30%。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攀升至4.5%,实际利率压力直接削弱黄金作为无息资产的吸引力。尤其当亚特兰大联储预测一季度GDP可能萎缩2.2%时,黄金本应受益于避险需求,但市场反而更担忧"滞胀"情境下美联储的紧缩延续。
地缘政治降温同样关键。中东局势未如预期升级,叠加美国国际贸易法院裁定暂停部分关税政策,市场风险偏好回升。广东南方黄金研究院宋蒋圳指出,冲突缓和使得避险资金撤离黄金市场,形成抛售循环。
技术面雪崩效应不容忽视。3300美元本是2024年多次验证的强支撑位,一旦失守便触发程序化交易的止损指令。分时图显示,4月28日金价单日振幅达2.23%,成交量激增至13.94万手,明显出现多杀多局面。
需求端季节性疲软加剧跌势。中国央行已连续三月暂停增持黄金,印度婚嫁季采购量同比下滑15%。全球黄金ETF持仓同步减少,反映投资需求暂时退潮。
白银的跟随与分化
白银走势虽与黄金高度相关,但波动更为剧烈。5月伦敦银价在24-26美元窄幅震荡,金银比价维持在80-85区间。这种分化源于白银兼具贵金属与工业金属属性——光伏产业需求支撑其底部,但电子制造业景气度下滑又压制反弹空间。
值得注意的是,散户投资者正通过白银T+D寻求机会。相比黄金T+D每手约8万元的保证金,白银T+D门槛仅600元/手,杠杆效应使其成为资金博弈的战场。不过浙商证券提醒,当前金银比处于历史中位,若金价继续下行,白银可能面临更大幅度调整。
中长期矛盾仍在酝酿
尽管短期承压,黄金的底层逻辑未根本改变。特朗普政府推动的"美丽大法案"可能在未来十年增加3.8万亿美元财政赤字,美元信用体系面临长期考验。历史数据显示,2001-2008年与2017-2020年两次赤字扩张期,金价涨幅分别达223%和65%。
机构观点呈现明显分歧:高盛维持4000美元/盎司的明年目标价,瑞银则相对保守看至3500美元。这种预期差恰恰反映市场对"财政赤字货币化"与"货币政策正常化"的博弈。
投资者该如何应对?
对于实物投资者,广发基金建议关注730元/克的沪金支撑位,逢低分批建仓。而交易型选手可参考申万期货策略:短期观望为主,待美联储9月政策框架调整后再布局多单。
需要警惕的是,6月市场可能进入"数据真空期",非农就业与CPI等关键指标若不及预期,或将引发新一轮波动。正如华尔街那句老话:"黄金从不产生收益,但它能让你的焦虑变得昂贵。"在美元体系重塑的时代,或许我们更该思考的不是"是否持有黄金",而是"以什么价格持有"。
: 期货看"五"评 贵金属:中期支撑明确,等待进一步回调
: 矛盾趋于弱化 6月或延续整理——6月份贵金属期货投资策略报告: 参考美元顺势投资 参与金银投资交易有诀窍——中新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