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价为何陷入“静默期”?——贵金属市场的震荡逻辑与未来展望
最近,“金价不动了”成为投资者热议的话题。5月底国际金价在3300美元/盎司附近反复拉锯,国内金饰价格单日跌幅一度超过10元/克,市场情绪随之起伏。这种看似停滞的状态背后,实则是多重力量博弈的结果。
一、短期震荡:避险情绪与美元强弱的角力
5月下旬的金价波动堪称“过山车”:27日伦敦金现单日下跌1.38%,次日又小幅反弹;国内老凤祥等品牌金价单克跌破千元关口。这种震荡主要受三方面影响:
地缘政治与贸易摩擦的反复成为短期推手。4月中美关税冲突升级时,金价曾冲上3438美元/盎司,而5月谈判缓和后又回落至3211美元。美国总统特朗普对欧盟关税政策的“朝令夕改”,更让市场避险需求时涨时消。
美元指数的波动直接压制金价空间。5月底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上升,显示经济疲软迹象,本应利好黄金,但同期美元阶段性走强又形成对冲。这种矛盾使得金价在3300美元关口陷入“拉锯战”。
新手投资者的情绪化操作放大了波动。有00后投资者坦言,三天内从盈利3000元到亏损6000元的经历让人“心态崩了”。这种追涨杀跌的行为,反而加剧了市场的非理性震荡。
二、长期支撑:去美元化趋势下的底层逻辑
尽管短期承压,黄金的长期价值支撑依然牢固。全球央行持续购金是最直接的信号——波兰、印度等央行今年以来增持黄金的步伐未停,中国外汇储备中的黄金占比也稳步提升。这种“外汇储备多元化”战略,本质上是对美元信用体系的重估。
更深层的动力来自全球经济格局的重构。6月将有2.1万亿美元美债到期,虽然规模不及市场传闻夸张,但结合美国信用评级下调的背景,投资者对美元资产的担忧仍在发酵。正如分析师所言:“去美元化不是短期趋势,而是制度性转变的开始。”
值得注意的是,白银的弹性空间可能更大。历史数据显示,白银价格往往跟随黄金趋势,但波动幅度更大。2024年9月以来,金银价格比维持在1:45左右,若黄金企稳,白银可能存在超额收益机会。
三、投资启示:穿越周期的配置智慧
面对当前市场,世界黄金协会中国区负责人贾舒畅的建议值得深思:“黄金应被视为5年期以上的战略资产。”这意味着投资者需要:
1. 建立长期视角:1980年至今的金价历史显示,短期政策冲击(如美联储加息)可能造成波动,但通胀保值、地缘风险等核心逻辑终将主导长期走势。
2. 采用定投策略:对于积存金、黄金ETF等工具,定期定额投资能平滑入场成本。某机构测算显示,2020-2025年间按月定投黄金的收益率,比一次性高位入场高出23%。
3. 警惕“技术性陷阱”:当前伦敦金在3360美元存在强阻力,3250美元则有支撑。花旗银行虽上调目标价至3500美元,但强调“贸易摩擦反复可能引发剧烈震荡”。
回望2025年上半场,黄金既经历了1-4月的单边上涨,也承受了5月的深度回调。正如一位资深交易员所说:“金价的‘静默’从来都是暴风雨前的喘息。”当6月美债到期、美联储议息等事件接踵而至,这份“贵金属投资指南”或许能帮助投资者在动荡中守住方寸。
: 亚洲早盘金价小幅走低 不过可能因疲软的美国经济数据受到支撑
: 参考美元顺势投资 参与金银投资交易有诀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