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金:避险需求主导的“硬通货”
2025年以来,黄金价格呈现“短期震荡、长期坚挺”的特点。5月底现货黄金价格虽小幅回落至3312美元/盎司附近,但较2024年底仍上涨超26%。这种强势表现的核心驱动力在于避险需求:美国财政赤字扩张(特朗普政府“美丽大法案”或增加3.8万亿美元赤字)、地缘政治紧张以及美元信用弱化(美债拍卖遇冷)共同推高了黄金作为信用对冲工具的价值。
值得注意的是,黄金的短期波动常受货币政策影响。美联储近期鹰派表态令市场对降息预期降温,导致金价承压。但机构投资者仍通过增持黄金ETF(如SPDR持仓达925.61吨)表达对中长期趋势的看好。
白银:工业属性与金融属性的双重博弈
相比黄金,白银价格波动更为剧烈。当前纽约白银价格约33美元/盎司,受工业需求放缓(尤其中国节能五金等制造业采购减少)拖累,涨幅弱于黄金。但白银在光伏、汽车电子等领域的应用仍具潜力,MKS PAMP机构预测其长期价格中枢或维持在34.5美元/盎司。
金银比(当前约100:1)的历史规律显示,当经济复苏预期增强时,白银因工业属性可能跑赢黄金。但短期内,全球贸易摩擦对工业链的冲击仍是白银的主要风险点。
投资逻辑:如何把握贵金属周期?
对于普通投资者,贵金属配置需关注三重信号:一是宏观经济指标(如美国PCE通胀数据与失业率),二是政策动向(美联储利率决议、各国央行购金行为),三是技术面支撑位(黄金3200美元、白银31.6美元为关键支撑)。
当前市场共识是:短期可观望美联储政策调整,中长期仍建议逢低布局。正如五矿期货研究员指出,“黄金回调是中长期做多的机会”。而白银投资者需更多关注工业需求复苏迹象,如中国节能五金等下游行业的库存周期变化。
贵金属市场永远充满变数,但历史反复验证着一条真理:当货币信用动摇时,黄金的光芒终将穿透迷雾;当技术创新加速时,白银的价值亦会重获认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