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黄金“隐身”的三大推手
1. 避险情绪的退潮
广东南方黄金市场研究院宋蒋圳指出,近期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缓和是金价回调的主因。黄金作为传统避险资产,在冲突加剧时备受追捧,但局势平稳后自然面临抛售压力。例如4月初中东停火谈判曾引发金价单日暴跌7%,而5月底美中关税谈判重启同样削弱了避险需求。
2. 美元与利率的双重压制
美元指数突破105关口,创下近四周最强表现。由于黄金以美元计价,美元走强直接抬高了其他货币持有者的购买成本。更关键的是美联储态度:尽管特朗普施压降息,但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的立场,使得持有无息黄金的机会成本持续高企。
3. 技术性抛售的连锁反应
当金价未能突破3328美元阻力位时,程序化交易触发止损指令,形成“跌势自我强化”的恶性循环。安达亚太分析师凯文・黄观察到,这种技术性抛售在亚洲和欧美交易时段形成接力,放大了短期波动。与此同时,股市暴跌迫使部分投资者抛售黄金补充保证金,进一步加剧抛压。
二、白银的困境:比黄金更复杂的剧本
与黄金相比,白银近期表现更为疲软,5月底报33.4美元/盎司。这种差异源于白银的双重属性:既是贵金属,又是工业原料。全球经济复苏预期减弱导致工业需求下滑——光伏组件库存高企、电子行业采购放缓,使得白银失去重要支撑。市场数据显示,白银ETF持仓量连续三周下降,反映出投资者对其避险属性的质疑。
不过有趣的是,每当金价企稳反弹,白银往往呈现更高弹性。3月26日当周,白银涨幅一度超过黄金2.3个百分点,这种“追涨杀跌”特性使其成为专业交易员的偏爱品种。
三、未来展望:三角整理还是趋势反转?
短期来看,黄金可能维持3120-3400美元的三角形震荡格局。宋蒋圳认为,6月能否守住3120美元低点至关重要:若成功筑底,下半年或重启涨势;反之将打开更大下行空间。值得关注的是,中国央行仍在持续增持黄金,3月末储备达7370万盎司,这种“逢低买入”策略可能为市场提供隐形支撑。
中长期则需观察三大变量:
• 货币政策转向信号:若美联储因经济滞胀(美国一季度GDP-0.2%)被迫降息,实际利率下行将利好黄金;
• 地缘政治风险:哈马斯停火僵局及美国大选前的不确定性,都可能重新点燃避险需求;
• 美元霸权松动:全球“去美元化”进程中,各国央行年购金量持续超1000吨,这种结构性变化可能重塑定价逻辑。
结语:在迷雾中寻找罗盘
金价的“消失”本质是市场共识的暂时缺失——当美元走强、风险偏好回升、技术面转弱形成共振时,黄金自然会暂时退出C位。但对于普通投资者,或许该记住北京尚艺私募基金王峥的建议:“与其追逐短期波动,不如思考黄金在投资组合中的战略价值。”毕竟在过去20年各类资产回报率排名中,黄金以年均6.7%的涨幅跑赢多数大宗商品,这种穿越周期的能力,才是贵金属最不该“消失”的特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