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价回调背后:国内贵金属市场的震荡与机遇
最近,“金价跌了多少”成了国内投资者热议的话题。5月底,国际金价从月初的3400美元/盎司附近一路下探至3300美元关口,国内金饰价格更是普遍跌破千元大关。周生生、周六福等品牌的足金饰品单日跌幅高达20-30元/克,老庙黄金等传统品牌也下调至997元/克。这一轮急跌,让不少追高的消费者直呼“肉疼”,却也给观望者带来了新的入场机会。
黄金:避险光环下的价格博弈
这波金价回调并非偶然。从国际市场看,美元阶段性走强、印巴冲突停战削弱避险需求、美联储降息预期推迟等因素形成合力,导致黄金遭遇抛售。广州同信投资总经理吕超分析称:“一天暴跌100美元的情况在过去很少见,这与亚洲到欧洲交易时段的流动性骤减有关。”国内市场的反应更为敏感——上海黄金交易所的Au99.99合约从5月初的780元/克跌至774元,黄金股也应声下挫,山东黄金、中金黄金等龙头股单日跌幅超3%。
不过,高盛等机构仍维持长期看多观点,预测年底金价可能冲击3700美元。这种分歧恰恰体现了黄金的双重属性:既是抗通胀的硬通货,又是对利率敏感的金融资产。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李钢指出:“当前金价就像被拉扯的弹簧,下方有央行购金(2024年全球央行增持超1000吨)和地缘风险托底,上方则受制于美元指数的压制。”
白银与铂族金属:被低估的工业价值
当市场紧盯黄金涨跌时,白银和铂族金属正悄然酝酿机会。与黄金不同,白银兼具金融和工业属性,光伏电池、电子元器件等领域的需求持续增长。5月底,虽然银价跟随黄金回调,但伦敦银仍守在32美元/盎司上方,年内涨幅保持在11%左右。铂金和钯金更因新能源汽车催化剂的刚性需求,价格表现坚挺。德商银行预测,钯金年底可能升至1150美元/盎司,这对相关矿业股如西部铂业等构成利好。
值得注意的是,国内白银投资渠道正在拓宽。除了传统的银条、银币,上海期货交易所的白银T+D合约日均成交量已突破50万手,部分银行推出的“纸白银”产品门槛低至1克起投。不过投资者需警惕白银波动率是黄金的1.5倍这一特性——5月13日当周,银价单日振幅曾达3.4%,远超同期黄金的1.6%。
普通投资者的应对策略
面对剧烈波动的贵金属市场,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应有不同对策。对于稳健型投资者,定投黄金ETF(如华安黄金ETF)或选择有回购保障的实物金条更为合适。某国有大行理财经理建议:“当前价位可采取‘金字塔式加仓’,每下跌30美元/盎司增持10%仓位。”
激进投资者则可关注两类机会:一是黄金股的超跌反弹,比如山东黄金的PB估值已回落至3.2倍历史低位;二是白银期货的波段操作,利用5日均线与布林带结合判断买卖点。但需严格控制仓位,期货保证金不宜超过总资产的20%。
无论选择哪种方式,投资者都应记住:贵金属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。2024年那些在2000美元追涨黄金的散户,如果在2025年初2900美元时未能止盈,如今又要经历新一轮煎熬。市场永远在验证那句老话——“会买的是徒弟,会卖的才是师傅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