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金的短期震荡:为何近期金价涨势停滞?
2025年5月末,国际金价在经历年初的狂飙后陷入震荡。截至5月30日,伦敦金现货价格徘徊在3300美元/盎司附近,较4月22日创下的3500美元历史高点回落约6%。这种调整背后,是多重因素的复杂博弈。
三大短期压制因素
1. 避险情绪的退潮:4月以来,中美关税谈判取得阶段性进展,俄乌冲突进入僵持阶段,地缘政治风险的边际缓和削弱了黄金的"安全港"属性。数据显示,2025年1-2月避险需求驱动的金价涨幅较2024年同期下降37%。
2. 美元与利率的双重压制:美联储5月会议纪要显示,决策者对降息持谨慎态度,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4.25%-4.5%区间。美元指数从年初低点反弹5%,美债收益率回升,持有零息资产黄金的机会成本显著增加。
3. 技术性获利了结:亚洲投资者在半年内40%的涨幅后集中兑现利润,导致市场出现抛压。仅4月3日至8日,金价就暴跌7%,短暂跌破3000美元关口。
影响因素 | 短期作用 | 中长期趋势 |
---|---|---|
美联储政策 | 鹰派立场压制 | 降息周期或延迟启动 |
地缘政治 | 风险溢价回落 | 不确定性长期存在 |
美元指数 | 105附近高位震荡 | 去美元化支撑金价 |
白银的"跟跌不跟涨"
作为黄金的"影子资产",白银近期表现更为疲软。5月30日现货白银报33.3美元/盎司,工业属性使其对全球经济敏感度更高。4月全球制造业PMI降至49.1%,连续两个月萎缩,直接压制白银需求。分析师王召金指出,白银短期或在33-33.6美元区间震荡,需警惕工业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。
中长期支撑逻辑未改
尽管短期承压,贵金属的底层支撑依然牢固:
滞胀阴霾:美国一季度GDP修正值为-0.2%,PCE物价指数仍高达3.4%,经济"软着陆"预期面临挑战。
央行购金潮:2025年一季度全球央行净购金243吨,中国连续两个月增持,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中黄金占比仅15%,远低于1970年代的65%。
关税后遗症:美国普遍性10%关税若长期维持,可能引发供应链重构和通胀反复,黄金的抗滞胀属性将再度凸显。
投资者该如何应对?
对于普通投资者,专家建议采取"金字塔式"配置策略:
将5%-10%资产配置于黄金ETF或实物金条,对冲系统性风险;
关注费率下调的黄金股ETF(如华夏黄金股ETF管理费降至0.15%);
避免追涨杀跌,利用定投平滑短期波动。
正如Metals Focus在《贵金属月报》中所言:"每次金价回调都是投资者大幅买入的时机。"在货币信用面临考验的时代,黄金作为终极避险工具的价值,或许正需要这样的震荡来验证其韧性。